有在操作SEO 的人都知道,同一個關鍵字在Google的自然搜尋結果(即沒有投放廣告的搜尋結果)排序會透過「機器學習」動態改變,當越多人因為特定關鍵字點擊前往某網站,該網站在 Google的搜尋結果排序就會越往前跑。
隨著時序進入秋季,北半球「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再次升溫,衛福部也宣布新的邊境管制措施。目前整體來看,每日人數都低於80人。
1月22日是高雄小港機場今年最多人出入境的日子,總共2萬0503人。之後4到6月間,每日人數幾乎都低於2000人。下圖是台北松山機場2020年每日出入境人數,最多人的日期在1月17日,總共9390人中國被美中貿易戰打得苦不堪言,自然會對RCEP更寄以厚望。因此簡單來說,RCEP讓東協與日韓中澳紐有個比較一致的自貿安排,但日韓中澳紐彼此的整合則還有一段路要走,這導致RCEP更像是「東協加五」的自貿協定,而不是15國彼此整合的自貿協定。
鑒於這四個「東協加一」FTA最晚生效者也早在十年前,加上中韓FTA在五年前也生效了,如果台灣會因為RCEP的簽署而很慘,那麼早在十年前當東協-韓國FTA以及五年前的中韓FTA出現時,台灣與東協以及台灣與中國的雙邊貿易就應該出現慘狀了吧。RCEP因美中貿易戰與華府對個別亞洲國家的關稅而再度復活 RCEP當時是因應來勢洶洶的《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的中方推動之對應措施。翁山蘇姬率全民盟再次贏得國會選舉,緬甸民主改革與和平談判前景有待關注 土瓦經濟特區(Dawei Special Economic Zone )占地196平方公里,位於緬甸南部、擁有140萬人口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的首府土瓦市,東、南邊與泰國北碧府接壤,西邊緊鄰安達曼海,連結太平洋與印度洋。
北京和東京的策略都是透過緬甸的基礎建設,連結陸路與海路,使之成為區域經貿樞紐。日本外務省下執掌對外開發的機構國際協力機構(JICA)對泰國鄰國經濟發展合作署(NEDA)提出的總體規劃進行實況調查。對於土瓦經濟特區的深水港和特區本身,日本政府決定兩者都透過民間公司來建立合作關係。對日本而言,土瓦經濟特區對其在湄公河南部經濟走廊的規劃中扮演要角。
」丸山一郎也表示,對於翁山蘇姬領導的政府的第二任期,日本也將持續自2011年起的經濟發展協助,第一優先是發展交通包括公路、港口和機場,第二將協助發展能源和電力,第三將關注商業中心仰光(Yangon)的發展,均與經濟發展有關。目前,在 2014年《緬甸經濟特區法》(Myanmar Special Economic Zone Law of 2014)架構下的三座經濟特區,包括迪拉瓦(Thilawa )、皎漂(Kyauk Phyu)、土瓦。
《伊洛瓦底報》報導,土瓦經濟特區估計耗資80億美元(約2281億新臺幣),可望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工業園區。日本在2014年到2018年間,就對緬甸第一座經濟特區迪拉瓦,挹注超過130萬美元(約3706萬新臺幣),升級跨境交通建設東-西經濟走廊(East-West Economic Corridor)的橋樑與道路,這項計畫是東京在湄公河地區的計畫之一。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國際與當地的看法 《伊洛瓦底報》分析,正當西方國家因若開邦( Rakhine)人權危機開始遠離緬甸,中國和日本則因為緬甸在東南亞的戰略位置,反而加速與緬甸的合作。「我們也對土瓦計畫相當感興趣。
然而,雖然在三座特區中最早被提出,土瓦卻是最不發達的,因其條件不足以吸引足夠的投資,以及社會的強烈反對,所以至今進展甚微。」丸山一郎表示,也將敦促日本政府討論如何投資,無論透過官方協助或其他方法。日方第一座投資的是迪拉瓦經濟特區,也將持續投入。當中土瓦是最大的一座,區內的產業包含高科技、紡織業、製造業和物流服務。
2019年10月,緬、泰同意同時啟動初始與全面的建設項目,並決定邀請第三方投資者。「我們現在在研究深水港計畫,此後我們可以討論如何實行。
緬甸政府對土瓦經濟特區的發展意圖也促進日本的參與。緬甸國務資政、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港譯昂山素姬)所屬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在甫落幕的大選中贏取連任資格。
土瓦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官方新聞稿指出,6日,緬泰日三方工作會議上,管委會主席Tun Naing指出,日本政府有意加入泰緬之間的聯合協調委員會(JCC)和聯合高階委員會(JHC),緬甸、泰國政府已收到日本政府對此的正式建議,緬甸也希望促進三國間合作,推進對特區的全面開發。《Frontier Myanmar》報導,最早在2008年,緬甸與泰國政府就已聯合宣布土瓦經濟特區的構想。當泰緬邊境的經濟特區成為「中國城」,緬甸政府調查未經許可的賭場 翁山蘇姬領導的全民盟在11月國會大選中贏得勝利,丸山一郎表示,「我向國務資政(即翁山蘇姬)致上來自首相菅義偉、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的恭賀之意,也表達我方支持緬甸經濟發展的立場不會改變。土瓦經濟特區最初獲泰國政府支持,2008年,意-泰發展公共有限公司(ITD)獲得在土瓦經濟特區開發案及75年的特許權,雖然ITD於2013年一度因財務拮据退出協議,緬、泰雙方重新談判後,允許ITD及相關公司開發最初階段項目,包括工業區及諸如發電廠等基礎設施。土瓦(Dawei)通往泰國的道路。有望成為東南亞最大工業園區的土瓦經濟特區延宕多時,現今被緬甸政府列為下一任期經濟建設的優先項目,日本駐緬甸大使丸山一郎(Ichiro Maruyama)於21日指出,日本政府決定投資該特區的建設。
中國積極推動中緬經濟走廊(CMEC)、皎漂經濟特區的建設。」丸山一郎說,「我們聽說緬甸政府將優先發展它。
這也是為何我們與緬甸政府及相關組織的討論正在進行。據官方機構土瓦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Dawei SEZ Management Committee)指出,泰國的主要計畫著眼於重工業,但日本方的研究方向偏向輕工業。
」 土瓦經濟特區的建設已延宕多年,現在則被再度贏得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列在重點優先項目,多次尋求日本政府的投資緬甸政府對土瓦經濟特區的發展意圖也促進日本的參與。
「我們現在在研究深水港計畫,此後我們可以討論如何實行。中國積極推動中緬經濟走廊(CMEC)、皎漂經濟特區的建設。然而,雖然在三座特區中最早被提出,土瓦卻是最不發達的,因其條件不足以吸引足夠的投資,以及社會的強烈反對,所以至今進展甚微。」丸山一郎表示,也將敦促日本政府討論如何投資,無論透過官方協助或其他方法。
2019年10月,緬、泰同意同時啟動初始與全面的建設項目,並決定邀請第三方投資者。當泰緬邊境的經濟特區成為「中國城」,緬甸政府調查未經許可的賭場 翁山蘇姬領導的全民盟在11月國會大選中贏得勝利,丸山一郎表示,「我向國務資政(即翁山蘇姬)致上來自首相菅義偉、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的恭賀之意,也表達我方支持緬甸經濟發展的立場不會改變。
對於土瓦經濟特區的深水港和特區本身,日本政府決定兩者都透過民間公司來建立合作關係。土瓦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官方新聞稿指出,6日,緬泰日三方工作會議上,管委會主席Tun Naing指出,日本政府有意加入泰緬之間的聯合協調委員會(JCC)和聯合高階委員會(JHC),緬甸、泰國政府已收到日本政府對此的正式建議,緬甸也希望促進三國間合作,推進對特區的全面開發。
當中土瓦是最大的一座,區內的產業包含高科技、紡織業、製造業和物流服務。日本在2014年到2018年間,就對緬甸第一座經濟特區迪拉瓦,挹注超過130萬美元(約3706萬新臺幣),升級跨境交通建設東-西經濟走廊(East-West Economic Corridor)的橋樑與道路,這項計畫是東京在湄公河地區的計畫之一。
據官方機構土瓦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Dawei SEZ Management Committee)指出,泰國的主要計畫著眼於重工業,但日本方的研究方向偏向輕工業。對日本而言,土瓦經濟特區對其在湄公河南部經濟走廊的規劃中扮演要角。翁山蘇姬率全民盟再次贏得國會選舉,緬甸民主改革與和平談判前景有待關注 土瓦經濟特區(Dawei Special Economic Zone )占地196平方公里,位於緬甸南部、擁有140萬人口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的首府土瓦市,東、南邊與泰國北碧府接壤,西邊緊鄰安達曼海,連結太平洋與印度洋。《伊洛瓦底報》報導,土瓦經濟特區估計耗資80億美元(約2281億新臺幣),可望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工業園區。
日本外務省下執掌對外開發的機構國際協力機構(JICA)對泰國鄰國經濟發展合作署(NEDA)提出的總體規劃進行實況調查。《Frontier Myanmar》報導,最早在2008年,緬甸與泰國政府就已聯合宣布土瓦經濟特區的構想。
日方第一座投資的是迪拉瓦經濟特區,也將持續投入。「我們也對土瓦計畫相當感興趣。
北京和東京的策略都是透過緬甸的基礎建設,連結陸路與海路,使之成為區域經貿樞紐。緬甸國務資政、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港譯昂山素姬)所屬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在甫落幕的大選中贏取連任資格。